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冊 卷一~卷十

條目

標題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冊 卷一~卷十

描述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語:महावैपुल्य बुद्धावतंसक सूत्र 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ṃsaka Sūtra),又名為《雜華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開演菩薩之萬行,用此萬行之花,嚴飾佛果深義,稱為佛華嚴。華嚴宗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義為宗旨。據稱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顯現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中最為浩瀚廣博的世界觀介紹。
根據漢傳華嚴宗的說法,《華嚴經》是龍樹進入龍宮取回的,有上中下三種版本,內容長度不同,傳入人間的版本為下本十萬頌。
《華嚴經》有三個漢譯本:
六十華嚴: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六十卷。又稱《舊華嚴》、《晉經》。收於大正藏第九冊。
八十華嚴:唐代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又稱《新華嚴》、《唐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冊。總成七處,九會,三十九品。
四十華嚴:唐代般若譯,四十卷。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稱《普賢行願品》,為《入法界品》的別譯本,其文大量增廣,並附有普賢十大行願及「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普賢菩薩行願讚、普賢菩薩行願王品、普賢菩薩行願王經)。因在貞元十二年譯出,故又稱《貞元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冊。在藏傳佛教,〈普賢菩薩行願讚〉也受到高度的重視,尤其是七支供養法。

創建者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主題

與法相會:法鼓山電子經書
經書
關鍵字:華嚴經,電子經書,法鼓山

格式

面數: 825(含頁末南無護法韋陀菩薩像)
電子紙張
原書高廣數值:27*11.1*1 cm

出版者

電子版:法鼓山

語言

中文

時間跨度

唐朝

類型

文字

貢獻者

法鼓山

原版本為

精裝本

有版本為

線上恭閱多媒體版

條目集

Site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