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與法相會

2004年,聖嚴法師指示籌辦水陸法會,必須具有開創性、前瞻性,而且是一場21世紀的現代化法會。

2005年,「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行開山大典,以「大悲心起」為開山主軸,也是大悲心水陸法會的命名意涵。

2007年,水陸法會正式命名為「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強調「開啟自性大悲,祈願眾生離苦」的大悲精神。
       第一屆,也是漢傳佛教史上首次不燒化的水陸法會。

2008年,聖嚴法師指示儀軌修訂五大原則:一‧以漢文化為基礎,符合漢民族的時代背景。
                                二‧以宗教信仰為前提,注重合理的科技趨勢。
                               三‧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導入莊嚴誠懇的禮儀環保。
                               四‧修訂完成,必須取得台灣及大陸教界的認同。
                              五‧以正信佛教為依歸,詳加斟酌儒家思想的用詞。

2009年,《大悲心水陸儀軌》修訂完成。聖嚴法師在序中指出,期盼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法鼓山舉辦「大悲心水陸法會」的作法,
        具有革新的意義,也是對社會大眾重新的教育,研究出來的修訂成果,也要與其他道場分享。
       第三屆--水陸儀軌修訂完成,開辦網路共修。

2010年,第四屆--啟用電子經書及水陸專屬官網,開放十壇音訊直播共修,實現家家是道場、處處成淨土。

2011年,第五屆--全面開放網路直播。

2017年,參與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主辦的「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果慨法師以「網路共修無國界,多元弘法世界觀」,分享法鼓山網路共修經驗。

2020年,第十四屆--啟用水陸專屬數位經書,由義工組成數位經書團隊,製作「大悲心水陸法會」專屬數位經書。

2022年,受疫情影響下,實體活動暫停,人際互動暫緩,但求法之心未曾停歇。透過線上網路共修,佛法分享無遠弗屆。不管身在哪裡,家家是禪堂,
       戶戶是蓮社。運用媒體參與共修,梵唄與電子經書即時翻閱引領禮佛拜懺,字字句句懾心安定。

2023年,電子經書的創新與方便性,提供大眾隨手可得、隨時恭閱,實為學佛的入手處。此一線上展覽即是延續法鼓山的理念, 透過媒體科技,將電
       子經書一一呈現。除了展示佛典、懺本、儀軌,也透過對佛典的歷史描述,了解歷代漢譯佛典故事與典故,回歸法鼓山教育與關懷的佛陀本懷。

                                       讓我們一起來~閱覽群經

 

                                                線上恭閱精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冊 卷一~卷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據稱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顯現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中最為浩瀚廣博的世界觀介紹。

大悲心水陸法會〈華嚴壇 〉恭閱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一般稱之為《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據傳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到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大悲心水陸法會〈楞嚴壇〉恭閱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以蓮花(蓮華)從淤泥出而不沾染淤泥,比喻佛法的潔白、清淨。《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的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大乘佛教菩薩圓融方便教法。《法華經》的地位在大乘佛教菩薩法門中非常的重要,故曾被鳩摩羅什大法師等稱作《經中之王》。

大悲心水陸法會〈法華壇〉恭閱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懺法,據說是寶誌禪師等九位高僧,應梁武帝要求為超渡其髮妻郗皇后所作,故俗稱《梁皇寶懺》、《梁皇懺》,有「懺王」的美稱。其中根據《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楞伽經》、《三千佛懺》等佛經中抄錄的1275佛號而編成,共計兩千多次禮佛,能與冤親債主解怨釋結,祈求陽世檀越除病消災,號稱「懺法之王」。

大悲心水陸法會〈大壇〉恭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壇經》,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法寶記》,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的一部經典。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法事跡及啟導門徒的言教,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

大悲心水陸法會〈禪壇〉恭閱

經書系列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壇經》,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法寶記》,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的一部經典。 《六祖壇經》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最早六祖惠能大師應邀至大梵寺開示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法海將此事記錄題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 《六祖壇經》可分三部份,第一部份即是在大梵寺開示「摩訶般若波羅蜜法」。第二部分,回曹溪山後,傳授「無相戒」,故法海於書名補上「兼授無相戒」。這時《壇經》開始外傳。第三部分,是六祖與弟子之間的問答。
  •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冊 卷一~卷十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語:महावैपुल्य बुद्धावतंसक सूत्र 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ṃsaka Sūtra),又名為《雜華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開演菩薩之萬行,用此萬行之花,嚴飾佛果深義,稱為佛華嚴。華嚴宗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義為宗旨。據稱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顯現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中最為浩瀚廣博的世界觀介紹。 根據漢傳華嚴宗的說法,《華嚴經》是龍樹進入龍宮取回的,有上中下三種版本,內容長度不同,傳入人間的版本為下本十萬頌。 《華嚴經》有三個漢譯本: 六十華嚴: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六十卷。又稱《舊華嚴》、《晉經》。收於大正藏第九冊。 八十華嚴:唐代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又稱《新華嚴》、《唐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冊。總成七處,九會,三十九品。 四十華嚴:唐代般若譯,四十卷。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稱《普賢行願品》,為《入法界品》的別譯本,其文大量增廣,並附有普賢十大行願及「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普賢菩薩行願讚、普賢菩薩行願王品、普賢菩薩行願王經)。因在貞元十二年譯出,故又稱《貞元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冊。在藏傳佛教,〈普賢菩薩行願讚〉也受到高度的重視,尤其是七支供養法。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經,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梵文: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prabha-rāja-sūtra),收於《大正藏》經集部,又名《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經》。本經敍述藥師佛於過去世修菩薩行,為利導眾生發十二大願,著重於對眾生現世病苦災厄的救濟和獲得福樂。 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藥師佛,是救濟世間疾苦的大醫王。「藥師」,佛教說佛陀為無上醫王或大藥師,「琉璃」,也寫作「瑠璃」,梵語「薜琉璃」的略譯,是一種極稀有的寶物。 「本願功德」,願是願欲,本願即菩薩所發弘願,由其本願所產生的功德,即為本願功德。
Browse all

懺本系列

  • 慈悲三昧水懺法 (上中下合訂本)

    在通行的多部懺法之中,《慈悲三昧水懺》內容說明各種罪過可能發生的果報,更揭示眾生罪業產生的原因,期使眾生不再造作種種的業因。跨越千年時空,《水懺》舉出的種種罪相, 依然切中現代人的內心問題。 展開懺本,隨著懺文一一看見自己的種種過失與煩惱習氣。 坦承過失之後,帶著清凈身心領納清涼法水, 為生命開展安樂自在的新氣象。 《水懺》全名《慈悲三昧水懺法》,相傳由唐末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化示三昧法水洗瘡,濯凈宿世怨業,因感其殊勝而作懺,使後世眾生都能得受法益。此懺一出,便盛行千年不退,各地僧俗無不廣為熏修禮懺,或自修懺悔,或用以共修、超薦累世怨親眷屬,是漢傳佛教重視的一部懺法。 「洗滌罪垢」為各個懺法之共同功效,但三昧水懺法會特以三昧水洗去宿世怨仇為特色,法會的儀軌內容為唱讚、誦懺文、禮拜諸佛等,在發心禮佛洗罪之前,一定要誠意正心,虔誠恭敬,懇請十方諸佛,一切賢聖,為自己洗心革面作垂鑑,方能洗滌罪垢。 《水懺》以懺悔煩惱、業、果報三障為主軸,分上、中、下三卷,詳列出種種罪障,引領禮懺大眾逐一懺悔,並發願不再犯;特別的是,懺文還先提醒我們該用什麽心態來懺悔,即便我們起初生不起慚愧心、懺悔心,也很容易隨著懺文的引導,發起懺悔三障的深心。 (部分摘錄自〈人生雜誌〉)
Browse all

戒本系列

  • 梵網經菩薩戒本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收於大正藏律部,藏譯本是從漢語轉譯。其下卷又稱為《梵網菩薩戒經》、《菩薩波羅提木叉經》、《菩薩心地戒本》,為漢傳佛教菩薩戒所據法本之一。經序說《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為鳩摩羅什所譯,然其流傳史實不詳。 許多佛教學者認為此經可能為為5世紀中於漢地所造。本經上卷風格似《華嚴經》,下卷為教示戒律的戒本,說明菩薩修道之階位及應受持之十重四十八輕戒相。 上卷為釋迦佛於第四禪天普接大眾,使歸蓮華藏世界之紫金剛光明宮中,向臺上盧舍那佛請問菩薩之行因,盧舍那佛乃對千百之釋迦廣說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等三十心及十地等四十法門。 下卷則論及菩薩戒,列舉十重禁戒、四十八輕戒;係釋迦佛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之菩提樹下所揭示。爲常用的菩薩戒本之一。
Browse all

課誦本系列

  • 法鼓山佛七課誦本

    中國的課誦儀軌,始於東晉道安法師制定《僧尼軌範》,當時制定了六時行道、飲食唱食法等,往後寺院早晚課誦逐漸齊備。佛門課誦,是在提契學佛者的信念,是在推動學佛者願力之加深,悲心之加重,是在喚起學佛者八識田中佛因佛種的萌芽茁長或漸漸的醒覺。那是孕育菩提道心,助長菩提道果階段中的一種灌溉作用。所以學佛的人,每日課誦應當不能間斷。 早晚課誦,是學佛者的定課,從一天之始的攝心,到一天將盡時的迴向,連結一天的行持生活。早課依佛菩薩的守護力,提起精進心;晚課誦《阿彌陀經》、蒙山施食,除了趣向淨土的祈願,還能生起對眾生的慈悲,因此朝暮課誦是冥陽兩利的佛事。
Browse all

儀軌系列

  •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總壇輔助儀軌

    法鼓山啟建的大悲心水陸法會,共有十一壇佛事。而其中位居樞紐,統攝整體法會的道場,即是總壇。水陸法會期間,總壇內容除了依《水陸儀軌會本》行禮如儀外,還有禮《慈悲三昧水懺》、恭誦《梵網經.心地品》卷下及設有總壇概說講座。 總壇的佛事,上則恭敬奉供四聖,下則平等普度六凡,進而祈求現世親屬吉祥安樂,先靈亡眷往生淨土。這場佛事,集祈福、薦亡、財施、法施於一爐,因此功德非常殊勝! 總壇的儀軌,組織嚴密,次序井然,可略述如下: .啟壇結界: 壇場初啟,三寶聖眾將臨,因此禮請龍天護法衛護壇場,誦咒結界,並以咒水灑淨,使道場上下四方嚴淨,與會大眾身心光潔。 .輸誠懸幡: 奉請使者分送邀請書,並升揚寶幡,以廣邀十方法界四聖六凡,來赴勝會。 .奉請上堂: 恭請三寶、護法諸天、神王等「上堂」聖賢,降臨法會。 .奉供上堂: 敬獻香、花、燈、食、寶、法,以此「六塵妙供」供養三寶聖賢。 .乞攝儀則: 先代惡趣眾生,發露懺除罪障,進乞地藏菩薩,普攝群迷,令其皆得赴會,受供聞法,永脫幽途。 .奉請下堂: 奉請水、陸、空所有「下堂」六道眾生,承佛威光,來赴法會,清淨三業。 .授幽冥戒: 為六道幽冥眾生說法,使其懺悔發願,進而秉受菩薩淨戒,行菩薩道,永為佛種。 .奉供下堂: 以香、花、燈、食、寶、法等六種妙供,施食法味,普遍供養六道群靈,令皆飽滿。 .上圓滿供: 平等普供上、下堂一切聖凡,普願法界眾生,同證真常。 .燒圓滿香: 為六道群靈開示法要,指歸極樂,教以念佛法門,以此求生淨土,出離苦海。 .送聖法儀: 水陸普度勝會圓滿,大眾一心念佛,奉送上堂四聖齊登雲路,下堂六凡咸生淨土。 細觀「總壇」佛事儀文,除蘊攝天台理事懺法的精神之外,還涵括了佛法三藏的深妙義理。而戒律與淨土的闡揚,禪觀、教理、真言的相互運用,更圓具了接引各種根器的法門。可見,水陸法會不但有普度的功能,更有幫助與會信眾自我修行的作用。
  • 送聖法儀

    水陸普度勝會圓滿,大眾一心念佛,奉送上堂四聖齊登雲路,下堂六凡咸生淨土。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在一般大型法會的最後,通常會施放焰口來圓滿這場法會,主要的施食超度對象為鬼道眾生,也是做為對亡者超薦的佛事之一。 施食法本的由來,緣起於佛陀時代。有一天阿難在林間樹下修習禪定時,有一個名叫焰口的餓鬼告訴阿難,三天之後阿難壽命終了也會墮入餓鬼道。阿難聽了很害怕,向佛陀請示解決方法,於是佛陀便開示此一施食經咒與救度方法。 除了施食,解除餓鬼的饑餓之外,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他們說法,使他們不再造罪受苦,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
Browse all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六十華嚴經卷六.淨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