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
條目
標題
大佛頂首楞嚴經
描述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一般稱之為《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最早記錄始於唐朝開元年間智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紀》,據傳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到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在北宋之後,楞嚴經逐漸被重視,至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地位更見上升。但因《楞嚴經》梵文原文本未傳,在唐朝出現時沒被列入正式的譯經目錄,譯出與傳述記載皆不清楚,自唐代開始,就有認為是在中國寫出的說法,對於它的真假,出現非常久遠的爭議。
《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一些現代佛教學者,如梁啟超、呂澂等人,主張此經是在中國創作。
《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一些現代佛教學者,如梁啟超、呂澂等人,主張此經是在中國創作。
主題
法鼓山電子經書
經書
關鍵字:楞嚴經,法鼓山,電子經書
創建者
唐中天竺沙門般刺密諦譯
格式
面數: 665(含頁末南無護法韋陀菩薩像)
電子紙張
原書高廣數值: W19*L27cm
類型
文字
貢獻者
法鼓山
語言
中文
出版者
電子版:法鼓山
有版本為
線上恭閱多媒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