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著錄 《張大千先生紀念展圖錄》,圖錄編號34,頁67、96。
收藏著錄 《張大千先生遺作敦煌壁畫摹本說明》,圖錄編號4,頁2。
參考書目 方令光,〈民國張大千張心德摹敦煌西千佛洞第十一窟釋迦說法圖 軸〉,收入劉芳如主編《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04),頁92-95、325。
-
收藏著錄 《張大千先生紀念展圖錄》,圖錄編號31,頁64、95。
-
對日抗戰期間,曾遠赴敦煌等地臨摹壁畫,計兩年有餘,對敦煌藝術之發揚光大,貢獻厥偉。六十歲以後,又開創了潑墨潑彩的畫法,為當代享譽中外的藝術大師。 此圖摹自敦煌莫高窟第十四窟之晚唐十一面觀音像。人物體態豐腴,線條圓轉流暢,著色則以礦物性顏料為主。雄健的特質,已一洗大千早期畫仕女柔弱淡逸的風格。 張大千先生捐贈於民國58年。
-
舟從亂石堆中過。人在荒山頂上居。頓頓煮魚傾白墮。家家食黍養花豬。偶憶新安江。舊經漫為此圖。甲申(西元一九四四年)冬。爰。
-
林杪不可分。水步遙難辨。一片山翠邊。嚮茫見邨遠。癸未(西元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初四日。蜀郡張爰寫於大風堂下。
-
癸卯(西元一九六三年)五月既望三巴摩詰山中寫。張大千爰。
-
貴州興義縣西南。群山峰巒雄麗。有泥蕩者。吾友何上將軍之故居也。是地北有懸崖削壁。其頂名觀音崖。鄉人稱之為點將臺。東望日出。平野千里。地靈如此。允生人傑。歲在己未之春。上將軍年躋九十。生平功在國家。當今人瑞。昔杜少陵有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曲盡林壑之美。惜廣文未為作畫。今予取少陵詩意寫斯圖。以祝上將軍與河山益壽。大千弟張爰台北外雙溪摩耶精舍。
-
北苑華陽仙館圖。嘗得趙文度臨本。運筆清潤而乏俊氣。北苑一種大而能秀氣概。良不易學。予得江隄晚景瀟湘圖後。大悟筆法。遂作此幅。時己丑(西元一九四九年)重九後一日并記。張爰。
-
巨然夏山圖。巨師真跡。惟故宮雪圖。秋山問道圖。日本山居圖。寒齋江山晚興卷。他無傳者。此夏山圖參合秋山。江山二圖筆為之。己丑(西元一九四九年)八月。蜀人張大千爰。
-
爰。杜多。庚子(西元一九六0年)之八月。摩詰山園寫。
-
張大千(西元一八九九-一九八三年),四川內江人。名爰,號大千居士。抗戰期間,曾遠赴敦煌臨摹壁畫。六十歲以後,又開創了潑墨潑彩的畫法。為享譽中外的藝術大家。畫作於一九六○年,畫家六十二歲。位於陝西的華山,為中國名山之一,向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畫家以勁利的斧劈皴筆,描繪千仞斷壁;以大筆墨點,積塊成雲。在山腳雲海襯托下,華山陡峭險峻的山勢,歷歷在前。
-
秋壑鳴泉。儗北宋高克明筆。去年冬於海上得觀友人王文柏所藏高克明溪山雪意卷。劉完庵舊藏。後歸沈石田。細翫筆法。乃知石田六如二公畢生不出此公戶庭也。偶得故宮雙絲絹。因其用意為此。戊子(西元一九四八年)清明後一日題記。張爰。
-
張大千(西元一八九九-一九八三年),四川內江人。名爰,號大千居士。年輕時從曾熙、李瑞清學書法,並精研傳統畫藝,尤其專意學石濤。四十三歲赴甘肅,潛心摹擬敦煌壁畫,此後收藏日富,臨寫益勤,上窺隋唐宋元人筆意,擷取古人精華,移寫山河壯麗之景。六十歲後,開創潑墨潑彩畫法。為享譽中外的大家。本圖作於民國七十年,歷時一年七個月,集畢生畫藝於一爐,寫廬山雄奇瑰麗的全貌,為晚年規模最大,用力至深的傑作。由大千先生夫人張徐雯波女士暨張府子弟捐贈。
-
爰翁己酉(西元一九六九年)年七十有一寫闊浦遙山。壬子(西元一九七二年)六月裝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