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出土的三股金剛杵,約13世紀高麗王朝的作品 。 ( MFA )
-
密教佛法的金剛杵象徵「方便」,即助人成就覺悟的智慧與修行方式,而金剛鈴則象徵「勝義智慧」,即超越世俗的智慧。方便與智慧的結合,最終導向成佛之道。儀式是修行者——通常是受過訓練的僧侶——以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以此展現二者的和合。
-
密教佛法的金剛杵象徵「方便」,即助人成就覺悟的智慧與修行方式,而金剛鈴則象徵「勝義智慧」,即超越世俗的智慧。方便與智慧的結合,最終導向成佛之道。儀式是修行者——通常是受過訓練的僧侶——以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以此展現二者的和合。
-
古老的五股杵,祭祀用的法器。
-
伏藏師多傑林巴 ( Dorje Lingpa,1346–1405 ) 於14世紀在不丹東部的獅堡 ( Senge Dzong ) 發掘此金剛杵,相傳此物為蓮花生大士 ( Guru Padmasambhava ) 所隱藏之伏藏。據說蓮花生大師曾使用這柄九股金剛杵作為武器,以降伏半神 。
-
根付( netsuke ),又稱根附,日本江戶時期人們用來懸掛隨身物品的卡子。由於和服沒有口袋,根附是連接著一根繩子,卡在和服與腰帶之間的一個固定物,而繩子的另一端則與各種隨身小物品相連。根附通常的尺寸為4-6公分,但也有10-15公分。
-
作品兩端是火焰摩尼寶造型的四鈷杵。摩尼寶又稱為如意珠,是由火焰和寶物組成。
-
這件精雕細琢的金剛杵遵循傳統的五股設計,其中一股位於中央,四股分列四方。中央主股被四根葉狀弧形尖齒環繞,這些尖齒從摩羯(makara,印度神話中的水生混合獸)之口中伸展而出,展現了印度風格的裝飾元素,使這件法器具有正統的宗教意涵。此金剛杵上精細的蓮花圖案與環繞的忿怒面相紋飾,暗示其密教用途。使用金剛杵作為法器,能使修行者與本尊相應,象徵着如金剛般堅不可摧的覺悟能量。( MET)
-
密教佛教的儀式與咒誦中,一組金剛杵與金剛鈴常會被置於銅製法座之上。( MET)
-
印尼爪哇出土的五鈷金剛杵,約8-9世紀的作品。
-
越南出土的五鈷金剛杵,約12世紀的作品 。
-
象徵與覺悟相關的能量,金剛杵常被描述為一道閃電,具有如鑽石般堅不可摧且光輝燦爛的特質。像這些例子中的金剛杵,在密教佛教的儀式中與真言及手印一同使用。其兩端的四個叉齒象徵四個方位,環繞著中央的尖刺,標示著宇宙的軸心。( MET )
-
該作品是兩端各只有一根鈷的獨鈷杵。較粗的鈷具有微妙的曲面,富有分量感的鈷把中央有大圓形的鬼目。整體造型有力曲線優美,且鑄造精美,鍍金依然殘留。(NNM:三本週作撰,張小娟譯)
-
這件三鈷杵的鈷器型碩大,作品雄渾有力。鈷把上的蓮瓣紋在括紐兩側改變了大小,從鬼目表現為束腰橢圓形等特徵來看,並非標準造型。可能是中國唐代(618-907)作品。(NNM:三本週作撰,張小娟譯)
-
該作品是兩端各有五根鈷的金剛杵。鈷的弧線舒展,把手厚實有分量感。整體外形勻稱,鑄造精美。鈷把中央的鬼眼呈細長橢圓形,這種表現手法很少見。(NNM:三本週作撰,張小娟譯)
-
佛經中寫到金剛杵列舉了金、銀、銅、鐵、骨、土、木等材料,其中提到落雷的樹木特別有靈力。本品較細的把手,富有張力的寶珠等都是該作品的特徵。可以稱得上是寶珠杵中的優秀作品。(NNM:內藤榮撰,張小娟譯)
-
一般認為日本的金剛杵在平安時代(794-1185)後期以優美且有力的外形迎來了完成期。本品鈷的弧度優美,柄中央突出的鬼目(圓的部分)等都讓人切實體會到了這一點。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的舊藏。(NNM:內藤榮撰,張小娟譯)
-
此作品較為罕見。中央的鬼眼呈銀杏形,蓮瓣只在兩根紐的外側有(一般來說,紐的兩側都會表現蓮瓣)。大概是以來源有緒的金剛杵為原型仿製的。來自奈良的額安寺。(NNM:內藤榮撰,張小娟翻譯)
-
大型金剛杵,附織錦座,可能係陳設用品。兩端首尖銳,作五股式,摩羯首銜之,托以尖形蓮瓣。手執處淺刻細密之珍珠地與圈點花卉紋,應非滿漢工藝。此杵托放在清宮裱錦的座子上陳設。密宗佛教中,金剛杵象徵摧滅煩惱的菩提心,為諸尊之持物或修法的道具,能破除魔障。五股杵代表五智五佛。(NPM)
-
鍍金九股杵,飾蓮珠紋、蓮瓣紋。(NPM)
-
金剛杵,兩端首尖銳,作九股式,摩羯首銜之,托飾一圈蓮瓣紋,上下各一圈連珠紋。手執處光素無紋。密宗佛教中,金剛杵為諸尊之持物或修法的道具,能破除魔障。(NPM)
-
皮盒,內置鈴、杵,盒隨器形,分作鈴、杵之形而以金屬零件相接連。漆色黯褐,盒壁隱約為大朵滿鋪的蓮花,及帶狀的連枝菊花與回紋、渦捲紋、三角紋等。盒底為一長喙鵲鳥展翅立於蓮花上。盒內墨書漢、滿、蒙、藏四體字。(NPM)
-
金剛鈴杵(故雜712-713)分別置於皮盒內,盒內蓋可見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說明法器曾為二世(1475-1542)、三世(1543-1588)、五世(1617-1682)達賴喇嘛持用,係十八世紀時進貢清宮的物件。末句漢譯有誤,應為:「乃具加持之再造噶瑪漢鈴」。「噶瑪漢鈴(karma gan dril)」指明代皇帝賜贈噶瑪巴(Gyalwa Karmapa)而傳入藏區的鈴杵,其特徵是鈴面蓮瓣可見八個梵文種子字,藏區的「再造」則將梵文改鑄為藏文字體。(NPM)
-
金剛鈴杵(故雜712-713)分別置於皮盒內,盒內蓋可見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說明法器曾為二世(1475-1542)、三世(1543-1588)、五世(1617-1682)達賴喇嘛持用,係十八世紀時進貢清宮的物件。末句漢譯有誤,應為:「乃具加持之再造噶瑪漢鈴」。「噶瑪漢鈴(karma gan dril)」指明代皇帝賜贈噶瑪巴(Gyalwa Karmapa)而傳入藏區的鈴杵,其特徵是鈴面蓮瓣可見八個梵文種子字,藏區的「再造」則將梵文改鑄為藏文字體。(NPM)
-
金剛杵。兩端首作五股式,摩羯首銜之,托以蓮瓣。手執處光素。附皮盒,與另件銅鈴共成一套。密宗佛教中,金剛杵為諸尊之持物或修法的道具,能破除魔障。五股杵代表五智五佛。(NPM)